在陈鸣鸣老师的课堂上,来自全校不同专业背景的30余位本科二、三年级学生齐聚绘画学院,选修了一门独特的课程——水印木刻艺术。这门课程由版画系精心设计,旨在通过跨学科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版画艺术的丰富内涵。本次课程由资深专业教师陈鸣鸣主讲。在课堂上,陈老师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水印版画的历史演变,并结合具体技法的演示,生动呈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通过对水印木刻版画发展脉络的梳理,学生们不仅领略到这一古老艺术背后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感受到古人的匠心智慧。

水印木刻选修课课堂
陈鸣鸣老师强调,从20世纪30年代抗战时期的新兴木刻运动,到40年代解放区延安木刻的民族化,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版画创作,直至85新潮美术后的当代观念艺术,中国水印木刻创作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和发展都与文化语境密切相关。这一艺术形式始终在技术、语言和外在形式上不断演变,为学生们展示了丰富的艺术传承。
课程结束后,学生们在陈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各自的专业背景,融合水印木刻的相关元素,创作出一件件精彩的作业。陈鸣鸣老师认为,这种结合不同学科背景知识与思维方式,借助中国水印木刻这一艺术载体的探索,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与创新发展的创造性实践。
通过这次课程,学生们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的讲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有了更深的体会。这一课程不仅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认识传统艺术的新窗口,也为未来在更多领域中发扬中华文化提供了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