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术学院绘画学院尚艺社会实践队于7月10日、14日走进七里坪镇张家湾村,以“画说红安”为主题为当地小朋友开设美术教育课堂,通过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形式,让红色故事在童趣创作中生根发芽。
7月10日的手工课上,实践队队员化身“美术老师”,带来一堂生动的“不织布贴纸”创作课。课堂上,老师为孩子们分发彩色不织布、剪刀与胶水,同步展示红军冲锋、五角星、红安大布纹样等红色主题参考图片,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有的孩子将黄色不织布剪成五角星,拼贴在红色底布上;有的则模仿红军帽的轮廓,搭配“红安”二字;还有的以长胜街建筑为原型,用深浅不一的布料勾勒古街风貌。孩子们专注地裁剪、拼接,指尖的小动作里藏着对红色符号的好奇与理解,原本普通的不织布在巧手下变成一幅幅充满童真的红色主题作品。




7月14日的绘画课更添创作活力。实践队准备了彩笔、蜡笔等多种工具,鼓励孩子们临摹红色经典画面或自由创作。有的孩子对照图片画出飘扬的红旗,有的凭着听来的故事勾勒红军战士的身影,还有的将张家湾村的非遗文化馆、八一长胜桥等场景融入画中。老师在旁耐心指导配色与线条,时不时讲述画面背后的红安故事:“大家画的五角星,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守护的信仰象征;这座桥的背后,有武警战士抗洪援建的故事……”孩子们边画边听,画笔在纸上跳跃,红色记忆也在心中悄然沉淀。




两堂美术课虽形式不同,却同样以“美”为纽带。实践队队员表示,希望通过孩子们易于接受的艺术形式,让红安的红色历史与大别山精神变得可触可感,在他们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而孩子们纯真的作品,也让队员们看到红色文化在代际传递中的鲜活力量。
此次“画说红安”美术教育活动,是尚艺社会实践队“艺术赋能红土地”的又一延伸。通过将红色教育融入美术课堂,实践队既发挥了高校专业优势,又为乡村儿童打开了感知红色文化的新窗口,让大别山精神在笔墨与童趣中接续传承。